在罗布林卡看藏戏,是我们西藏之行的重点活动。此前由于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的需要,曾对雪顿节的罗布林卡藏戏有所了解,而这次亲眼得见,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感。雪顿节期间罗布林卡免费开放,我们随着穿梭不息的人流走进园中,立即被欢乐的节日气氛所感染。藏族同胞多是举家来游,大家在绿树下、草坪上席地而坐,一边吃零食一边看藏戏,轻歌曼舞与笑语欢声交汇在一起,遂使罗布林卡变成了人与歌的海洋。为进一步说明藏戏与罗布林卡的关系,现引拙著中的几段文字如下:
“西藏藏戏的发展,还与西藏特有的宗教民俗活动——雪顿节关系甚为密切。正是每年一度的雪顿节演出,才将西藏藏戏逐步锤炼成型,并将它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。
公元17世纪,西藏建立噶丹颇章地方政权时,由于五世达赖洛桑嘉错的提倡,正式形成每年雪顿节期间以奶酪招待僧俗官员,并要举行藏戏会演的习俗,被称为“哲蚌雪顿”。开始时来的戏班不多,只在哲蚌寺的噶丹颇章院子里演出。到18世纪中叶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时期,设立一僧三俗的噶厦政府,协助达赖处理政教事务。噶厦政府派出职管布达拉宫内务的“孜恰勒空”官员,负责组织、管理藏戏演出,包括规定、审查演出剧目等。自此以后,每年雪顿节应召戏班逐渐增多,可连演五、六天的戏,演出地点也改在新建的罗布林卡内。
至20世纪上半叶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时期,雪顿节藏戏演出已形成一定规模,每年固定有来自不同地区、具有不同风格的12个著名藏戏班子和艺术表演团体云集拉萨,参加一年一度的雪顿节演出。这12个艺术团体是4个蓝面具戏班、6个白面具戏班和2个小型的带有戏剧性质的表演团体。他们在自己的头人贵族或寺院活佛高僧的支持下,每年都要集中到拉萨,为达赖喇嘛和噶厦官员及广大僧俗群众献艺竞技。在当时,这既被看作是一种难得的殊荣,又是一种被规定必须承奉的戏差。届时噶厦机关放假,停止办公,全体僧俗官员集中在罗布林卡陪达赖喇嘛看戏。每天中午时分,噶厦设宴招待全体官员,席间要吃酸奶子。藏戏演出时,罗布林卡破例敞开大门,农牧民群众,各阶层僧俗,包括朗生奴隶、妇孺翁妪,皆可进去看戏。”
评论